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文化观

作者:田鹏颖   更新时间:2023-10-16 09:48   阅读次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代课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在时代大潮与历史洪流的双重激荡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支撑以及携手共行天下大道的文明视野,蕴含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文化观。

中国共产党文化主体性的思想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文化观,开创了基于历史寻根、理论追溯、现实思考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文化主体性的思想结晶。

厚植“两个结合”的理论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坚持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本理念相融合、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契合,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基础上,实现了新时代更深层次的文化认识突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质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厚沃土壤,也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从理论上回答了以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而全面推进现代化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赓续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根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品格,从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到“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战略宣言,再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关于文化建设的不同目标和任务,为绘制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刻的理论思考、果敢的创新锐气,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指引,绘制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图景。

聚焦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时代、回应时代,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发展、文化繁荣与昌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特定时代场域中发出的时代声音,在回应当下文化建设重大关切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结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强调文化建设与发展对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重要意义,推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完成了真理与价值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交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交融,为创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标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政治高度和人民高度、民族视域和世界视域等方面,深化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构筑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和原则标准。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文化事业的全面领导,多次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的人民主体立场,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擘画宏伟蓝图的重要标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人的科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之道”的高度契合,展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立场观点方法,阐明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强调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感、方向感、责任感的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阐明了文化建设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繁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深刻表明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文化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注重发挥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等,为推进文化强国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汇聚起磅礴伟力。

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相契合。“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大历史视野,坚持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的辩证统一,充分激活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哲学思维、文化内涵、执政理念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引领人民群众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自强的跃升,开辟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新境界。“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固本培元与革故鼎新的辩证关系,彰显出以历史镜鉴未来、以未来回应历史的哲学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历史、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担当,也是紧跟时代、立足当下推进“两个结合”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顾总结历史中寻根把脉,明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把握时代发展前进方向中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培育能够反映社会实践、时代发展的文化气象与文明风貌,为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相契合,强调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新高度,使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达到新的历史高峰。

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文化建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彰显出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了解历史文化积淀,感悟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足迹,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体意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指出“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强调要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层面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担负起新时代新文化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过程中,深刻把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引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承担起以文化人、凝魂聚气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文化建设层面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为不断繁荣中华文化提供理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等审视思考文化建设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阐明了中华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化了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文化传承走向文化创新的理论视域。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看待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为准确把握、持续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论创新、文化发展要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突出繁荣中华文化要同当下实践要求相结合、同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强调需要根据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厘清当前文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为以鲜活的实践激活深厚的文化内蕴提供了理论支撑。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文化建设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面对“两个大局”和“新的赶考之路”的时代背景下,阐释了文化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作用,强调在“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当代中国,继续谱写“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宏伟篇章;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凝聚人民力量、维系精神纽带的重要作用,强调在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不断增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上始终保持团结一致,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为开创世界各国文化交融新局面开辟新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研判世界文化交互趋势和人类文明演进趋势,开辟了准确把握和主动参与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视域,彰显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鲜明特质,向全人类、全世界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致力于绘就世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美好图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层面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互鉴,又要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打开、打通、打造世界各国文化交融新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文化观,在继承与创新、发展与转化中,拓展了文化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既立足于政治高度,又坚守人民立场,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具有兼顾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双重意蕴,形成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阐释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