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战略性思维 辩证性思考

作者:奚洁人   更新时间:2022-06-13 09:53   阅读次数:[]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人类贡献了现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贡献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力量和实践平台,贡献了新时代跨文化思维的中国智慧。

“两个创造”

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创造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理论指引方向,制度是根本基础,道路是发展方式,文化是价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文明的现代化道路,同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老式的、野蛮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区别。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一种新的文明的社会制度为基础和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文明的制度体系。中国不要求其他国家实行同中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道路,而是强调选择政治制度和现代化道路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社会历史发展逻辑。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建构什么样的制度,关键要看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形态,也就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模式的重要突破。

合作共赢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战略。

准确把握中国在世界历史格局演进中的角色地位,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

当前,重要的是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推动世界进步发展,引领合作共赢大潮流。

中国坚持推进和发展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摒弃意识形态偏见,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发展繁荣之路。

同时,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积极推动不同文明系统间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不同的文明体系和发展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我们坚持“求同存异”“以同化异”,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文明歧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创建新战略、新平台、新机制——

一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工作布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国际政党关系。

二是积极倡导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仅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推进不同文化和文明系统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实现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三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寻求最大公约数”,进一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特别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奴役、压迫、暴力、贫困。

“两个结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思维的朴素辩证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法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鲜明理论特色和跨文化特征的思维方式、辩证智慧,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精华。

它以中华文明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更加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的全球视野、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立场、更加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务求实效的实践品格。

它是大气磅礴的战略性思维、辩证性思考和开放、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眼界、胸襟、勇气和格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品格,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贡献了新时代新形态的中国智慧。

进一步来看,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贯通古今、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表现为具有历史意识和观察问题的历史眼光,自觉地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总结历史经验,铭记历史教训,涵养历史智慧,认清历史趋势,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二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求实思维。尊重客观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或原则出发;坚持调查研究是“决策之基,成事之道”的理念,加强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反对空谈,知行合一,实干兴邦。

三是人民至上、利民为本的民本思维。坚定价值理想,信仰人民力量;敬畏人民江山,谨慎为民用权;牢记服务宗旨,矢志为民谋利;反对官僚主义,坚持立根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创造利民实绩;严守政纪律令,接受人民监督。

四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创新思维。守护优良传统,又不因循守旧,清除陈规陋习,打破思维定式;传承基因精髓,勇于创造革新,理念引领,问题导向,目标牵动,结果评价,实践检验。

五是矛盾法则、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和片面、主观和客观、现象和本质、主要和次要等辩证关系。

六是德法兼治、刚柔相济的法治思维。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自律和他律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同发力。

七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去危存安,加强风险预测,着力防范和消除隐患;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以危促安,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增强创新力和内部凝聚力;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争取。

八是高瞻远瞩、胸怀大局的战略思维。正确认识处理全局和局部、过程与阶段、重点与一般、长处与短处等重大关系;坚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现实超前谋划,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多谋善断,举要驭繁。

九是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的全球思维。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秉承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建构以民族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多边主义,拒绝“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讲求平等互利;坚持“和而不同”,寻求“最大公约数”,积极推动文明共存交流互鉴,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大同。

十是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势胜思维。其本质是合客观规律性与合人的目的性的统一,善于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而有所作为,做到审时度势、应势而动、运势而进,主动谋求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条件和态势。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经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