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作者:冯志峰   更新时间:2019-11-25 10:39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做好政治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越抓越实,成效越来越显著。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少数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地难”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制约着党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有效解决好党建工作“落地难”问题,各地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坚持靶向治疗因地制宜因势施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把握新问题:“五不想干”现象制约基层党建工作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方面做出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有益探索,推出诸多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方法。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少数地方或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须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予以化解。

(一) 政治站位不够高,少数基层党组织干部“不愿干”

政治站位的高低,决定着党务工作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当前,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够,没有积极主动思考党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导致出现个别基层党组织原有的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所抬头,出现少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双责” 组织不力、抓得不紧、落实不到位等不良现象。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等问题,仅停留在学习精神、传达文件、工作安排上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层面。少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只要抓好自身工作的落实和任务的完成就行,没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导致这些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错误地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党建业务不够熟,少数基层党组织干部“不会干”

各地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但市、县、街(镇)、社区四级党组织联动工作机制的工作合力亟待增强。少数党务干部党建工作标准低,不主动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也不愿钻研党建业务,对党建领域政策规定一知半解,抓不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导致对党建业务不熟悉,党务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误导领导决策、没有及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建工作的质量。甚至极少数党务干部对于人民群众的困惑和贫困户的疾苦漠不关心、被动应付,导致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产生了隔阂,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各种困难时,不愿请基层党组织提供帮助,使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三)工作作风不够优,少数基层党组织干部“不实干”

近年来,虽然通过社区换届、社会公开招录等形式,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待遇保障也不断提高,但人员配备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仍然不相适应,往往是几个人服务几千人,几名党员管理数百名党员,加之基层党务工作者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相对欠缺,造成各类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形式主义较为突出,在倾听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方面敷衍了事,在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安排方面弄虚作假,在推动工作方面照抄照转、被动应付,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新进取的工作积极性。

(四)责任担当不够强,少数基层党组织干部“不敢干”

责任担当够不够强,决定着基层党组织能尽多大的责任、取得多大的成就、干成多大的事业。少数基层党组织班子求稳怕变,怕惹麻烦,怕“丢选票”,不敢担当,不善于担当,习惯于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工作存在惯性思维,面临着无法适应新情况、满足新要求、克服新挑战的问题。一些党务工作者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压实基层党建基础上有些“力不从心”,不能把党的主张和意志原原本本地传达到千家万户。目前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严重不足,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干部“一身多职”现象普遍。他们在从事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兼顾较为繁重的其他方面的工作,导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特别是有些农村党支部书记或党务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常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认为自己“不出事就是最好的事”,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进取意识,催生了“难点在基层、盲点在身边、痛点在群众”的不良现象。

(五)考核机制不够好,少数基层党组织干部“不精干”

考核机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晴雨表”“指挥棒”。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组织,上级党委部门或业务部门的各种绩效考核、各项工作任务、各种相关要求最终都要到村(社区)党组织头上来落实。目前的各种考核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普遍存在着对党的建设成效难以准确定性、考核力度不大的问题。在考核赋分和权重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涉及的指标权重偏低,党政班子考核的侧重点不鲜明,尤其对党组织书记的考核还没有体现出“首先看抓党建的实效”的要求;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党建工作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没有直观的衡量标准,在实际考核评价中,难以定量“好”与“一般”、“一般”与“差”之间的差距;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唯资料”“唯记录”“唯数字”等不良现象,特别注重查看组织活动开展痕迹,而对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采用的少,或者即使采用但流于形式的多,真正起到效果的少;在考核结果运用上,无论是择优提拔使用还是评优评先,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结果都不是决定性因素,“任用干部看党建”的导向还没有形成。

二、提炼新经验:“五大融合”机制凸显基层党建工作成效

为有效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两个维护”,积极主动作为,主要从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更好地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人民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在推进统一思想与有效激励的融合中解决党务干部“不愿干”的问题,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政治站位

党务工作者思想上的重视、学习上的积极、行动上的自觉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没有积极性,能力素质跟不上,工作自然落实不到位。例如,广东、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在统一思想上,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形成了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在报酬待遇方面,江西“制定出台村(社区)干部队伍动力、能力、绩效‘三提升’意见,在三年内让村(社区)干部报酬翻了一番多”。在政治出路方面,山东、湖北、江苏、贵州等坚持优先提拔重用优秀党务干部,定期遴选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乡镇事业站所工作。在精神激励上,从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评选“十佳党支部书记”,“七一”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先进党组织进行表彰。特别是河南、江西、贵州、云南、青海等通过树立重用基层党务干部的鲜明导向,基层党务干部由过去的“冷锅饭”逐渐成为“香馍馍”。

(二)在推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融合中解决党组织书记“不会干”的问题,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政治领导

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规划以及党务干部的担当实干。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否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为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少数党组织书记并不清楚应如何履职的问题,北京、山东、江西等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相关要求,组织印发了基层党建工作规划,不仅从整体上进行谋篇布局,还对具体业务工作提供简便易行的操作指导。这就把抽象的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变为看得懂、记得住、说得出、用得上,明确了各领域基层党建“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使党务工作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有效防止抓党建“心中思路不清、手上抓手不多、工作载体不优、评估成效不好”等问题。根据各领域工作实际,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湖北等组织部门分领域制定责任清单,对党组(党委)、基层各级党组织,以及党组(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基层党支部(党委、总支)书记等工作职责列出详细工作要点、运行流程和注意事项,明确相关环节的标准要求与所需材料,每一类责任主体职责任务都尽力做到细化、量化、具体化。这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照细化的履职清单,就能知道自己工作职责是什么、任务重点有哪些,清楚明了“抓什么、怎么抓”。这些“职责明细单”让党建责任看得见、摸得着,既列出每年要完成的具体事项,为党组织书记提供了工作指导,也让党建可考、可核、可查,有效解决了“想抓却不会抓”的问题,明确了基层党建工作抓手、路径、方法以及奖惩,让各级党组织书记有了党建抓手、有的放矢,更好地将基层党建做实、做细、做好、做优。

(三)在推进党建巡察与作风整治的融合中解决党建工作“不实干”的问题,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政治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建工作督查落实的重要性由此而知。以前各级党组织推动党建工作,往往就是年初开会布置、下发文件,平时统统数据,年底写个总结、述职了事,但基层到底有没有抓、抓得怎么样、真实效果如何,却不一定清楚,掌握不到“活情况”。通过不断完善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上海、天津等坚决扭转这些“隔空抓物”“抓而不实”的问题,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思路,推动组建党建工作巡察队伍,严格遵循“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要求,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常态化方式进行跟踪问效,每年实现巡察调研全覆盖。党建巡查重点评估实际效果,不是简单听基层党组织书记说什么、看文案记录什么、资料全不全、台账是否规范,而是重点听普通群众反映什么、实际成效是什么,切实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在抓实党建巡查的同时,驰而不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集中力量整治领导干部群体中出现的“怕慢假庸散”等作风不实问题,力戒党建工作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担当实干、艰苦奋斗、马上就办的干事创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例如,北京通过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改革,优化基层党建服务机制,进行“点对点”反馈,经常督促整改,倒逼工作落地,引导各级党组织实实在在抓好基层党建基本工作。

(四)在推进干部容错与问责纠错的融合中解决党建工作“不敢干”的问题,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政治生态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抓党建,党组(党委)负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是主体责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过去,一些地方或单位“一把手”汇报工作、大会小会都讲党建工作很重要,但实际工作“落实”到位的并不多。中共江苏省委突出政治功能,出台专门举措整治党建工作“调门高落实差”等软弱涣散问题,要求地方党委带头履行“兜底解难之责”,推动“五共五联五微”促党建,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有序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江西、湖南、安徽、山西等省财力比较紧张,仍然坚持优先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提高村干部待遇,解决村(社区)党组织无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较小的问题。为此,各级党组织书记纷纷跟进,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主动把党建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扎实解决过去办不了的事、解不了的难,经常谋划、推动、调度基层党建工作。同时,针对全面从严治党高压下的党务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动辄得咎”的问题,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江西等探索建立了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实行正向保护与反向激励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既为党员干部划出“安全区”,又为党员干部标明“雷区”。通过区分“失误”与“失职”、“为公”与“为私”等情况,明确了党员干部减责免责情形,容错保护程序以及必须追责情形,既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松绑”,又划定了红线;在容错的同时,积极进行纠错,以减少错误实践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激发了党员干部推进改革发展与加强基层党建的创新活力。

(五)在推进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中解决党务工作“不精干”的问题,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政治根基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需要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提升,也要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评判。基层党建工作想问题、作决策,必须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创新创业谋发展要从人民利益出发,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有效解决少数地方存在的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脱节”“两张皮”的不良现象,天津主动打破就党建抓党建、封闭运行的“自我循环体系”,主动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依托党建数字化平台创立的‘微实事工作室’,形成了‘党务+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的模式”,以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过得硬的党员队伍,扎实推进和保障党的中心工作。陕西、内蒙古、辽宁、江西等将完成重大工作作为评价党员干部政治站位和干事创业能力的评价标准,着力健全党对中心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基层党建由“虚功虚做”到“虚功实做”再到“实功实做”,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党建工作考核中,改变过去就党建而考核党建的评价指标,突出考核重点,侧重实地调研和实事测评,科学制定基层党组织考核机制,将党建引领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职务晋升、评先选优相关联,以此“倒逼”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素质,有条不紊地推动各项工作。这一新型考核机制既贯彻落实好了中央减少考核为基层减负松绑的工作部署,又为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探索新路径:“五个过硬”标准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更是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上述五个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各地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本身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形成了高度重视、统筹部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大抓基层党建工作“五个过硬”的浓厚氛围,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为今后持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在深化思想认识中提高政治站位,锻造“思想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关键保证,这就必须将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绩来抓,不断在深化认识中洗礼思想政治,提高政治站位。要以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的担当作为,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通过基层党建工作抓责任、抓基础、抓保障、抓功能,健全“书记抓”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领办党建项目制度,把每一个党支部打造成提升组织力的承接点、集合点、发力点,把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各个层次的基层党支部打造成党在基层社会有影响力的关节点,将“点”串联起来形成“线”,通过纵横交错的组织联接,织密基层战斗堡垒之网,推动党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强化政治担当,锻造“服务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不能流于表面就党建谈党建,必须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围绕中心与大局,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深化“党建+”与各项工作的深入融合,“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强化政治担当中提升中心工作发展水平。在谋篇布局上,结合实际以各领域责任清单为依据,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完成,制定务实管用的任务书、时间表,协调推进财政资金、党务干部、职业培训等各类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 “明确把公开社务管理、财务情况、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监督重点,把好村(社区)集体资产收益管理、使用、发放等重点环节”,把党的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三)在提升党员能力中彰显政治职责,锻造“能力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基层党建水平的高低,基层干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建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提升干事创业能力需要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业务水平各方面都要过硬。在敢抓狠劲上,从“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基础制度抓起,从党费收缴、党员日常管理等具体问题严起,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化“模板”,逐条逐项加以落实,一个隐患一个隐患消除、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破解,把工作做小做细做实。在善抓巧劲上,要对本行业本系统本部门党建工作的基本数据、基本台账都胸中有“数”,对每项党建工作流程熟能生巧,能够“说得清、问不倒、干得好”。在常抓韧劲上,坚持把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久久为功的“绣花功夫”能干巧干,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在推动真抓实干中永葆政治本色,锻造“作风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各地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有效举措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各种问题解决好。要立足地方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全面与中心、中心与重点、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关系,在推动形成发展合力的进程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巩固提高,切实扎紧基层组织之网”,推动全面发展步步为“赢”。各级党组织在督查检查考核方面必须因地制宜设置科学简便、务实管用的评价体系,实行跟踪问效、动态监管;各党支部每年可酌情列出2-3个基层党建工作难点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上下联动”和“左右协同”,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真正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长期存在悬而未决的具体问题。通过确定工作切入口加以重点突破,积累牵引全面发展的力量,实现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推动思想大解放、党建工作真落实。

(五)在积极创新进取中完成政治任务,锻造“管理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制度建设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也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效能的必需环节。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完善管理机制是执行保障问题,探索规律创新进取是实施方法问题。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和做法要符合党建工作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处理好基层党建制度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因地制宜围绕“明责、考责、问责”,把党委的主体责任、书记的第一责任、班子成员的共管责任、党务工作者的具体责任,以清单形式列举出来,推动形成主体明确、职责清晰,上下衔接、环环相扣的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体系。通过应用科学考核方法考准考实干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党务干部敢于干事创业。基层党组织只有强化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贯彻落实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锐意创新、狠抓实效,在共商共建共治中完成各项重大政治任务,才能确保中央相关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夯实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战斗堡垒”。

(原载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6期,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党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