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们要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特殊重要意义,综合施策有效制止浪费行为,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一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中,节约是一种大德行,是培养良好道德的重要基础。我们党继承发展了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形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历来反对铺张浪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中,我们党把坚决反对浪费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问题来抓。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严格地节约,反浪费……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节约,降低成本,实行经济核算,反对铺张浪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立足国情多次强调,“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明确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提升民众素养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必须将勤俭节约这一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融入其中,发挥其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的积极作用。今天我们提倡节约、制止浪费,不仅是要倡导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让人们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去除骄奢淫逸的不良之风,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深植于心。同时,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切入点。大力宣传节约资源基本国策,采取措施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可以作为社会治理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举措,推动每个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进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路径。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建生态文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坚决杜绝发展过程中的奢侈浪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浪费每一粒粮食,意味着稀缺而宝贵的土地、水资源的无效利用。加之现代农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机械、电力、石油等无不涉及,粮食浪费无疑使大自然多了一份承载、多了一项污染。因此,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培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二
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要综合考虑造成餐饮浪费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多种因素,系统考量粮食生产、销售、服务、消费各个环节,多措并举实现节用裕民。
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法律实施。站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加强制止餐饮浪费的法律法规建设及其强化实施。厘清政府、行业、企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职能部门、餐饮企业、消费群体的民事法律责任,全面规范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全流程和各环节。从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强化立法,有效监管损失浪费,使餐饮生产、制造、销售、消费的每个环节都具备清晰明确、易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指导。建立防范、惩戒、激励、保障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形成系统化治理机制,以防范性法规构建制止浪费屏障,以惩戒性法规构建打击浪费铁掌,以激励性法规塑造厉行节俭风尚,以保障性法规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总之,必须花大力气形成并不断完善包含提倡自律和强化他律在内的、有机统一的治理机制。
完善工作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在政府层面,创新宏观财税政策,可借鉴发达经济体绿色税制机理,对高档餐饮消费开征适当水平的税收,像维护能源安全一样维护粮食安全;强化工作监督,将制止餐饮浪费情况纳入相关履职评价和工作考核。在各级公共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降低公务用餐标准并强化纪律执行和监督。针对餐饮企业,提升其公共餐饮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运营流程监控,运用数据技术加强公共餐饮服务各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优化配餐、供餐服务。在社会上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将勤俭节约理念有机融入员工课程、员工培训、公民教育之中,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社会共识。
推进文化建设,根除浪费陋习。积极培育餐饮文明,让节俭用餐和“光盘行动”成为公众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既要注重刚性机制的严肃制约作用,也要重视柔性文化的无声浸润功能,既通过法治手段,建立起严格的法规制度和执行规约,同时更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性、平和的消费心理,在全社会营造理性消费、健康饮食的良好氛围,形成“简约餐饮”的时尚新风。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基地主任、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